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和追求精神生活的質量,人的心身狀態決定了生命存在的質量和意義?,F在有很大一部分的隱性患者他們表現為反復的出現軀體不適癥狀,固執而持續的要求醫學檢查,不斷的流轉于綜合醫院的門診和住院部,盡管未發現器質性問題,或有點小問題不足以引起其強烈的疼痛與不適感,但患者否認情緒問題。其實這樣的患者正是精神科的軀體形式障礙患者。錦州市心理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馬曉華介紹說,有研究表明約有20%的患者軀體不適并沒有足夠的器質性原因,在臨床上治療有癥狀卻沒有醫學證據的患者是困難的,這樣的患者起初沒有足夠的動機進行心理治療,不接受心身疾病的解釋,且過去醫學上對心身疾病的認識也不足,導致醫生和患者都不能識別出這樣的患者。
馬主任介紹,典型的精神心理疾病大家很容易識別,隱匿性心身疾病就很難辨別。一是支氣管哮喘,支氣管哮喘的孩子很多都是在一種緊張狀態下的軀體體現,心理和生理因素可能共同引發了過敏相關支氣管哮喘的發作,反過來一個患者支氣管哮喘的孩子可能影響到其家人。二是消化系統疾病,很多的患者食欲不振,腹脹,打嗝,在消化科不斷檢查與治療,鋇餐,胃鏡都沒少做,檢查結果問題不足以引起這樣強烈的感覺,患者痛苦難忍。這樣的患者便是典型的精神心理疾病。不用吃胃藥,經過醫生的診斷用藥治療癥狀消失,當藥物或心理疏導改善了患者對某些事情的負性認知后,情緒改善,癥狀自然消失。三是心臟病,先天性及后天性獲得體質及危險因素、誘發因素和維持因素相互影響,家族中冠心病史,如吸煙、高血脂、高血壓等心血管 危險因素,害怕失業與伴侶發生沖突伴隨突然的憤怒,極度耗竭,缺少社會支持和抑郁。這些情況是引起心臟病,需要循環科的藥物治療。臨床中還有很多這樣的病例,他們感到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然后到心內科檢查沒有什么器質性的問題,但是患者就是難受,到心理衛生中心后經過半個月左右的治療,癥狀很快消失。
馬主任說,近20年來隨著心理治療由西方傳入我國,心理咨詢與治療行業在我國蓬勃發展起來,隨著人們對心理學的了解和重視,很多過去認為自己挺一挺,找朋友和家人聊一聊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現在也都逐漸開始尋求專業的幫助。市心理醫院心理衛生中心的特點主要是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同時進行,使患者快速的從痛苦的疾病狀態中走出來。
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擾和沖突可以做短程的心理治療,如果您對自己的狀態和性格不滿意可以進行自我覺察、自我探索,自我重建;如果您已經達到休息不好,身心障礙的狀態抓緊系統藥物和心理治療,錦州市心理醫院心理衛生中心陪您遇見更好的自己!
專家簡介:馬曉華,錦州市康寧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心理治療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2003年本科畢業于錦州醫學院,2007年在北京精神衛生研究所心理科進修半年。從事精神科工作17年,心理治療與咨詢工作10年,咨詢時長1萬小時,曾參加過國內外各種流派的治療培訓,擅長以精神分析的視角,人本的態度,認知行為的方法,在催眠的背景下做家庭治療。